【1988年重慶南路書店街】#逐漸消逝的文化地景
#以前週末必逛書店街 #說說你的重慶南路回憶
無論對臺北人或外地遊子
重慶南路書街都是臺北生活的回憶
三民、建弘、商務印書館、金石堂......
新舊書店如聚落林立
大家都喜歡怎麼逛呢?
歷經時代變遷與產業興革
實體書店已日漸消失
然而泡在書店的獨特趣味
仍是無可取代
#重慶南路 #書店街 #臺北
#報時光UDNtime
【老派摩登女子鋼筆文具組 〡 報時光 X SKB】
立即搶購 限量早鳥優惠 按此 ►►► https://pse.is/U6BC9
日期:1988/04/29
圖說:重慶南路書店街
攝影:聯合報 游輝弘
歷史新聞
【1978-08-22/經濟日報/09版】
專業街
北市重慶南路書店群集
利潤並不高 家數卻未見減少
【狄雅傑】「開店看店面」,這是商場上最流行的一句話。在台灣計劃開書店的人,總會找個機會到台北市的重慶南路參觀一下,作為自己開店的參考。因為,重慶南路已經是一條很著名的書店街。
重慶南路一段--由忠孝西路到寶慶路,書店雖然不是挨家挨戶的那麼密集,但在這段長達六百五十公尺的街道上,左右兩旁一共有三十二家書店及二座書城。
重慶南路能夠形成書店群集的盛況,與光復前後台北市的工商業分佈,有密切的關係。在台灣光復初期,重慶南路上已經有了台灣、正中、東方和商務等書店和出版社。當時城中區最熱鬧的衡陽街,又與重慶南路橫直交叉,繁華的氣氛使書店的業務欣欣向榮;因此,吸引了更多的業者,紛紛在此擇地開設書店。
重慶南路的書店不是純粹的專賣書店,每家書店都有出版登記證,因此都附設出版社。實際上書店就是出版社的門市部,二者已經合而為一;所以批發、零售兼營,是他們共同的營業方式。
重慶南路書店的房屋,大部分是租來的,雖然在同一條街上,租金和押金隨房屋坪數的大小而不同。目前,四十坪的房子,月租四萬,押金要六十萬,六十坪大的地方,月租六萬,押金則要八十萬。
書店在早上九點開始營業,晚上九點至十點陸續打烊,營業時間長達十二、三個小時。
雖然顧客整天川流不息,但真正的營業高峰,卻是從傍晚五、六點開始。此時,不但看書的人多,買書的人也多;在短短的四、五個小時中,營業額就佔了全天的六十%到七十%。尤其在打烊前一個小時,更是忙得不可開交。
一般說來,星期六、星期天和國定假日是書店最忙的日子,因為顧客在假日才有充裕的時間選書。
書店的營業淡季是寒暑假期間,每天的營業額約兩萬多到三萬不等,其中包括門市收入及同業批書。每學期開學前後,則是書店的旺季,一般為三月到四月和九月到十月。此時的營業額,每月可達到一百四、五十萬,每天可做到五萬左右的生意。
每年耶誕節,也會替書店業帶來另一番盛況,亦屬於營業旺季;但對銷貨種類-則以耶誕卡、賀年片為主。
(後略)